痘疤的種類與治療原則
王修含 醫師
「痘疤」常用來泛指青春痘痊癒後遺留的皮膚變化,是很常見的問題,且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信心。
治療痘疤的最高原則,是「預防重於治療」,青春痘的治療水準,目前已十分發達,若有此問題,可向皮膚專科醫師求助,絕對不可自行擠壓發紅的痤瘡丘疹或膿頭,以免造成永久性的痘疤。
一般人所說的痘疤,可分為三類:
第一類的痘疤:假性痘疤
皮膚並未下凹或突起,只有顏色的變化,並不是真正的疤痕,可隨時間淡化,也就是所謂的「假性痘疤」。
假性痘疤並不需要治療,可在數個月後逐漸恢復。若下方皮膚微血管擴張,會使顏色變紅,形成紅色的假性痘疤,如果想迅速改善,可考慮使用染料雷射、脈衝光,或是淨膚雷射協助治療。
棕色的假性痘疤,是因為先前的發炎反應,造成黑色素細胞受破壞,產生「發炎性色素沉著(色素沉澱)」的現象,可配合防曬、果酸換膚、左型維生素C導入,或塗抹維生素A酸、杜鵑花酸製劑等方式改善。
第二類的痘疤:凸疤
皮膚會向外突起,也就是「肥厚性疤痕」或「蟹足腫」。建議使用病灶內注射類固醇或冷凍治療改善之,亦可配合染料雷射,破壞疤痕的微循環,阻止過度的疤痕增生。
第三類的痘疤:凹疤
皮膚會向下凹陷,屬於「萎縮性疤痕」,
可依外觀分類為
1.「冰錐型」(icepick)
2.「車廂型」(boxcar)
3.「滾動型」(rolling)
建議使用磨皮類的雷射光電方式多次處理,目前可選擇:
a. 鉺-雅克雷射
b. 飛梭雷射
c. 電漿
須強調的是,面對這些治療選擇,不應有科技的迷思,最新的不一定是最適合您的,例如電漿不一定比飛梭好,飛梭也不一定比傳統磨皮雷射好,應視個別情況而定。治療前應先充分了解您的狀況,並與醫師討論,才做最後的決定。
對多次雷射光電治療後仍反應不佳的凹陷型痘疤,可配合「皮膚外科」的手術方式,以「鑽孔法」(punch excision or elevation)或「皮下切開法」(subcision)處理,必要時可輔以真皮注射填補法,例如注射玻尿酸,增加皮膚的美觀程度。